logologo

25 | 固若金汤的根本(下):数字签名与证书

Nov 6 · 10min

归纳

  1. 摘要算法用来实现完整性,能够为数据生成独一无二的“指纹”,常用的算法是 SHA-2;
  2. 数字签名是私钥对摘要的加密,可以由公钥解密后验证,实现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;
  3. 公钥的分发需要使用数字证书,必须由 CA 的信任链来验证,否则就是不可信的;
  4. 作为信任链的源头 CA 有时也会不可信,解决办法有 CRL、OCSP,还有终止信任。

摘要算法

实现完整性的手段主要是摘要算法(Digest Algorithm),也就是常说的散列函数、哈希函数(Hash Function)。

摘要算法实际上是把数据从一个“大空间”映射到了“小空间”,所以就存在“冲突”(collision,也叫碰撞)的可能性,就如同现实中的指纹一样,可能会有两份不同的原文对应相同的摘要。好的摘要算法必须能够“抵抗冲突”,让这种可能性尽量地小。

推荐使用sha-2

完整性

真正的完整性必须要建立在机密性之上,在混合加密系统里用会话密钥加密消息和摘要,这样黑客无法得知明文,也就没有办法动手脚了。

这有个术语,叫哈希消息认证码(HMAC)。

数字签名

保证双方身份问题

这个东西就是非对称加密里的“私钥”,使用私钥再加上摘要算法,就能够实现“数字签名”,同时实现“身份认证”和“不可否认”。

这两个行为也有专用术语,叫做“签名”和“验签”。

数字证书和CA

因为公钥是公开的,需要确认公钥的可信程度

引入“外力”,找一个公认的可信第三方,让它作为“信任的起点,递归的终点”,构建起公钥的信任链。

这个“第三方”就是我们常说的 CA(Certificate Authority,证书认证机构)。它就像网络世界里的公安局、教育部、公证中心,具有极高的可信度,由它来给各个公钥签名,用自身的信誉来保证公钥无法伪造,是可信的。

CA 对公钥的签名认证也是有格式的,不是简单地把公钥绑定在持有者身份上就完事了,还要包含序列号、用途、颁发者、有效时间等等,把这些打成一个包再签名,完整地证明公钥关联的各种信息,形成“数字证书”(Certificate)。

证书体系的弱点

证书体系(PKI,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)虽然是目前整个网络世界的安全基础设施,但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,它也有弱点,还是关键的“信任”二字。

需要打补丁

  1. 开发出了 CRL(证书吊销列表,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)和 OCSP(在线证书状态协议,Online Certificate Status Protocol),及时废止有问题的证书。
  2. 因为涉及的证书太多,就只能操作系统或者浏览器从根上“下狠手”了,撤销对 CA 的信任,列入“黑名单”,这样它颁发的所有证书就都会被认为是不安全的
CC BY-NC-SA 4.0 2021 © Promise L